前端教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前端教程
网络媒介时代综艺下观众的共情体验空间
发布日期:2023-04-24 阅读次数:

  “创造明星的更决定力量是观众,即消费者——而不是媒体文本的制造者”。站在观众角度上来说,第一、第二空间是被观看空间,而第三空间是完全地观看主体空间。此时的观众在屏幕后面,在该空间内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实现全民化的狂欢。

  “观众既可以看到嘉宾们的真实生活中的表现,也可以看到第二现场中观察团的表现,从而强化了观众的‘真正的凝视主体’的身份”。在该空间内,观众拥有自由变换的观看时空,作为全知沉浸的凝视主体而存在。

  观众以一种全知化的视角参与两种空间的互动,通过网络的实时“弹幕”功能随时提出个人的想法及反馈,不仅作为真正的凝视主体而存在,同时掌握了话语主体权。

  所谓的全知化视角,指的是观众作为“上帝”般的存在全程观看前两个空间中的表演,且不局限于屏幕内的信息,她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软件、网络社交软件等直接了解某个人物节目外的八卦信息。

  当然,观众在观看内容时所产生的共情体验是多样的,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带着学习的目的选择观看,与自身经历相符,对于某些行为及看法持支持赞同的态度。这些观众通常将自我代入沉浸到第一或第二空间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第二,因与自身经历相悖,对于某些行为及看法持反对批判的态度。由于观众群体较为庞杂,而每个嘉宾作为独立的个体,价值观不尽相同,彼此间产生冲突也极为正常;

  第三,由于尚未亲身体验过,没有相似经历,选择观看只是为了娱乐消遣。网络“她综艺”的观众群体在年龄上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多数观众还没有成为“职场女”“妻子”“妈妈”等,无法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真实情感。

  因此,观看“她综艺”并非简单的视觉行为与动作,更是一个结合个人认知而重构情感的过程,这种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个人经历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对于节目录制本身来说,除了第二空间内嘉宾组成的观众团,普通观众始终处于一个缺席的状态,她们只能在屏幕外观看,无法直接参与到节目现场的录制中。

  在观众重构的第三空间内,观众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既不受时空的限制,也不受观看方式的影响。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往往会引起诸多弊端。

  周播的综艺形式、众多的综艺数量可能会随时改变观众对于观看对象的选择,因此,如何让这批自由的观众保持对节目的忠实度,时刻唤醒观众群体的“集体记忆”至关重要。“群体形成过程中,伴随着群体成员信息互动的开展,共同的元素、共同的经历就会成为共享的记忆,即集体记忆”。

  创作团队应时刻追踪弹幕、豆瓣、等公共话语空间对节目的话题讨论,“她综艺”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各种叙事内容,必须以受众主体的原始需求为参考,在后续的节目环节设置中及时作出调整,满足群体对“集体记忆”的渴望,尽最大可能增加受众对节目的忠实程度。

  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借助英国思想家杰里米·边沁的“全景敞式监狱”理论以揭示19世纪规训制度的权力运作机制。他认为,“‘全景监狱’是一种的权力化的空间构形——四周是被分为许多小囚室的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监视者只需要站在瞭望塔上‘观看’,便可以监视囚犯的一举一动”。

  在网络“她综艺”空间场景创新的过程中,真人秀空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如同“监狱中的人”一样被嘉宾及观众“全程监视”。由于“监狱中的人”事先知道自己将会被监视,所以她们往往会收敛起本来面目而以特定的“人设”形象进行生存。

  播媒介由电视到网络的演变,直接触发了内容生产层面的创新发展。区别于电视媒介时代,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观照,网络媒介的“她综艺”在“她”人设、“她”范式、“她”空间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陌生化处理。

  这些创新表现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观看体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媒介演变的背景下,内容生产过程中的创新表现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所谓真实的女形象只是媒介化的真实;内容与形式的陌生化处理更偏向于迎合消费文化与市场经济的走向;而多层空间的处理方式充实了画面内容的同时,也加重了观众的观看负担且削弱了个人的理解空间。

  客观地看待陌生化创新后的诸多弊端,这是网络媒介时代综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赞扬的是,网络“她综艺”暂未落入严重的同质化、庸俗化等窠臼之中,为网络综艺的全面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