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12月26日通过采访相关人员获悉,美国苹果公司的日本法人——苹果日本(东京都港区)受到东京国税局的税务调查,被追缴约130亿日元的消费税。据悉在过去数年时间里销售iPhone等产品时,存在很多不符合消费税免税制度条件的交易等。日本的消费税免税制度基于顾客申报,这一特有制度遭到滥用,如何消除这一漏洞成为当务之急。
被追缴超过100亿日元消费税的情况极为罕见。苹果日本公司被认为已经进行了修正申报。
日本的消费税法允许赴日时间不满6个月的非居住者购买特产和日用品等商品时免税。如果是出于转卖等目的,则需要缴税,有时免税店未能发现不符合条件的购买行为,则必须自行承担消费税部分。
化妆品和药品等消耗品在合计销售额为50万日元以下时可以免税,但家电等普通物品则没有上限,过去就一直有声音指出大量购买却能规避消费税的情况。
在入境游客的购买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日本需要对本国产品和奢侈品的免税销售进行严格管理。
据相关人士透露,苹果日本的部分销售店大量向外国顾客销售iPhone。甚至出现一个人一次购买数百部的情况,可能是以转售为目的、需要缴纳消费税的交易未被店方重视。
美国苹果的年度报告显示,日本市场的销售额达到约3.4万亿日元。苹果日本6月主动停止了免税销售。该公司在面对日本经济新闻的采访时表示,“敝店不能免税购物。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日本引入消费税已经33年的时间。国税部门在截至6月的1年里实施的法人调查中发现,消费税漏报件数达到约2.4万件,追缴税额共计达到869亿日元。数额比5年前增加11%,创下历史新高。
近年来,对入境游客实施的不恰当免税销售被认为出现增加。2021年以后,3家运营百货商场的大型企业被东京国税局追加征收了共计超过1亿日元的税金。
2012年以后,日本政府将入境游客定位为增长战略的支柱,扩充了机场的航班起降架次和免税店。2019年,代表访日游客购物意愿的免税销售额(日本百货店协会)超过3400亿日元,连续3年刷新最高纪录。如果局部存在不恰当的免税销售,就不会缴纳本来应该成为国家社会保障财政来源的消费税,从而造成“国家损失”。
在海外,在游客出境时向其退还免税额的制度是主流,虽然手续繁琐,但不易出现不恰当的免税销售。欧盟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经过海关的确认后,由企业进行退税。也有的国家在游客出境时由政府机构退还与税金相当的金额。
日本政府于2020年4月引入了免税店与国税厅和海关共享购买信息电子数据的机制。如果部分行业涉嫌存在不正当行为,国税部门会实施行政指导,使其不进行免税销售。能否使免税销售规范化,实效性面临考验。
因存在未达到消费税免税条件的交易,苹果日本公司(位于东京都港区)被追缴约130亿日元的税金。近年来,百货商场等行业也被指出存在以转卖为目的大量购买商品的现象,而店方却未能发现。有专家指出,由于放宽入境限制和日元贬值,入境游客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参考海外在游客出境时退还免税部分的做法,重新讨论日本的免税制度。
“在大量购买商品等不太可能用作礼物用途的情况下,不要进行免税销售”。2022年6月,东京国税局的一名干部去参加百货商场行业的会议时,直接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从这一堪称罕见的行政指导中可以看出,国税部门对利用消费税免税制度蒙混过关的现象横行抱有危机感。
崇光·西武(Sogo & Seibu)、小田急百货店、松屋3家大型百货商场10月发现了1名外国顾客以免税价格大量购买相同化妆品等以转卖为目的的可疑交易。此外,7名中国籍人员在访日期间,在百货商场等免税购买了总额达到77亿日元的高档品牌商品,受到大阪国税局的处分,被征收超过7亿日元的消费税。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通过社交网站等征集游客,让他们“爆买”免税商品后再转卖,商家由此赚取消费税的差价。
日本消费税法仅允许来到日本不满6个月的入境游客等以将特产带回国外为目的购买的情况下免除消费税。条件是用于日常生活,商用和转卖目的不在免税对象范围内,因此需要缴纳消费税。顾客无需支付消费税就能购买商品,店家也能增加销售额,但本来应该进入国库的消费税却没有被征缴,遭受损失的只有国家。
为了应对不正当免税销售,日本政府此前也推进了相关对策。2020年4月引入了免税销售手续电子化制度。购买者的护照号码、购买商品、购买金额等所有数据都会提供给国税厅,并与全日本的海关等共享。此次苹果日本的事件也是因为这些电子数据等而被发现的。
但即使发现了不正当销售,也无法起到遏制作用。一位前国税人士指出,“并没有充分利用数据”。虽然与海关共享了信息,但在出境时进行虚假申报等情况下,很难立即进行查验,最终导致漏网的情况被认为不在少数。只要游客出境,就不可能再征税了。
遏制这种情况的关键在于店方的查验,但如果把单次购买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多跑几家店铺购买等仍会难以发现。在免税店里确认顾客是否属于免税对象是一项“加重免税店负担的制度”(税务师)。
为减轻店方负担,日本政府将从2023年4月起把免税对象限定为持有“短期滞在”居留资格的人员。根据修订后的制度,外国留学生等长期滞留人员不在免税对象之列。同时还在探讨新的机制,当入境游客等不把免税品带回国而是在日本国内转售时,将很方便地向新的买家征缴消费税。
造成这一局面的背景是日本的独特制度。日本当前的免税制度始于1952年对贵金属等征收物品税的年代。1989年引入的消费税又继续沿袭。
日本政府在2012年以后提出入境消费的政策,把免税对象扩大到药品和化妆品等。日本的制度是在购买时免税,这样方便了游客,但容易遭到滥用。一位国税官员表示,“日本的免税机制是基于性善论”。
相比之下,欧盟(EU)和韩国等海外国家的主流方式是在出境时退还免税部分。游客在机场海关等处申报,由国家退还税款,或由企业随后打入指定账户。尽管不能完全杜绝违规退税,但不像日本那样轻易就逃避过去。
原札幌国税局长、税务师猪野茂指出,“当务之急是强化3项执行的力度。即强化对免税店的指导、强化针对免税店的事后调查体制、强化在海关的查验体制”。并表示“今后如果进一步提高消费税,随着获利增加,预计非法行为将会扩大。不能让免税店来承担难以查验的责任,有必要参照海外的事后退还方式进行制度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