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 名叫 Rewind,背靠 GPT-4,可以一键记录、搜索、回答用 Safari 浏览过的所有内容。
《黑镜》“你的全部历史”那一集,植入芯片能随时读取过去记忆,而现在只需要给手机简单安装个 APP。
官网显示,Rewind 有五十次的免费试用体验,另外还有两种付费方式:基础版和专业版。
其中基础版每月 12 美元,但只能使用 10 次,而专业版每月 36 美元,不限使用次数。
使用次数的计算方式为:打开 Rewind 来回浏览之前的内容或者词搜索,算作一次;向 Ask Rewind 提问问题则每提问一个问题就算一次。
正如 Rewind 中文译名“倒带”,点击打开后,就可以看到一条能左右滑动的“时间线”。滑动时间线,用户之前浏览过的内容就会以滚动截屏的方式呈现:
Rewind 还会为每个词自动编索引,使用“词句”搜索,Rewind 就能调出有这个词或是句子出现的所有页面;
接入了 GPT-4 的 Ask Rewind 功能不仅能准确回答问题,还能附上答案来源链接,只要浏览过的网页,有啥问题都可直接问:
Rewind 除了能够捕获 Safari 中的内容,还能捕获屏幕截图。所以,如果遇到重要内容,可以截图让 Rewind 对文本进行光学字符识别,Ask Rewind 中也可以截图询问。
使用 Ask Rewind 功能时,只有与问题相关文本数据会发送到云端,不包括信用卡、社会安全号码等个人敏感信息。
如果必须将信息发送给第三方来处理,那与大多数注重隐私的人所认为的私密大相径庭。
官网介绍,Rewind 能够将原始音频数据压缩高达 3750 倍,与此同时质量也不会有明显下降。
举个更直观的栗子,10.5GB 的原始记录数据在压缩后直接变为 2.8MB。
其次,耗电量也是个问题,有网友担心 Rewind 会让自己的手机很快没电。
其实,早在半年前,Rewind 背后的公司 Rewind AI 就推出了 Rewind macOS 版。刚推出时,Rewind 还没有 Ask Rewind 功能就已经收到了一波好评。很多人将其称为“第二大脑”,并期望能够接入 AI 功能。
自己平时用手机太多,平均每天拿起手机 107 次,但很难记住看过的所有内容,所以推出了 iPhone 版。
我在 20 多岁时失聪,当我第一次使用助听器时,那感觉太神奇了。失去一种感觉,又重新获得它,就像获得了一种超能力。
由于 iOS 版只能录制用 Safari 浏览器浏览的内容,所以有网友问
话是这么说,行动一点也没少,Brett Bejcek 这边也在积极搜集用户反馈: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推进云计算以及生成式 AI,英伟达 H100 GPU 已对亚马逊 AWS 云服务用户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