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因此,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和上网平台的个性化即时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大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目的,以即时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媒平台)。
1、信息发布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
2、海量信息供受众选择:新媒体通过技术使得空间无限扩大,信息内容涵盖丰富和多样化,海量信息得以呈现和储存。面对海量信息,搜索引擎、云平台等针对海量信息管理的各种应用,先后被开发出来。
3、前所未有的互动性:新媒体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信息发布模式,使每个受众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进行互动,使受众反馈之间的问题得到解决,传、受双方的角色不再固定,可以随时进行角色置换。
4、传播内容个性化: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信息的传播者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所以,新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受众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中“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为主动寻找、制作、传播信息的用户,这是一个基于用户个人建立起来的双向交流系统。
5、传播形式更具融合性: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信息呈现形式,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报道更为生动形象、直观具体。此外,它还综合了传统三大媒体的手段,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同时传播。从而实现了受众在读者、听众、观众之间的融合。
1、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三种传播类型呈现出融合趋势和一体多功能的态势,这在互联网中表现最为突出。由于媒介的融合,新媒介的信息传播具有高速、高质、超量、多样化、范围广的特征。信息的传播者与受众的身份不再有明显的差别,每个人都可以既是信息的制造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同时还充当信息接受者的身份。
2、媒体不是自发地、孤立地出现,而是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每一种新媒介都把一种旧媒介作为自己的内容。新的传播媒介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传播媒介的主要特征,并通过语言的传播代码传承和普及。
3、新媒介的出现改变了大众传播原先作为大范围、单向、中央-边缘传输或分布的方式,电子媒介超越了由物质环境所支撑的情境的界定和定义。引进和广泛地使用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可以重新建构一系列情境,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思想,并要求产生一系列新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
新媒体的匿名性、开放性为社会结构的重构和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诸多迷思。目前新媒体传播现象的社会风险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领域。网民滥用新媒体的自由环境,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异化等问题,导致了网络社会传播风险的增加,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打破道德底线的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非理性、大规模、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
其二是扰乱社会秩序的网络谣言。正如现实中的谣言严重扰乱社会秩序一样,网络谣言以其快速广泛的传播效力影响着舆论的走向。网络谣言的发布者为了赢得网民的注意,不惜捏造突发事件、涉及名人公共领域的话题性事实,以博得网民的同情或认可,其他网民因为对事实的判断能力有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大量转发评论,谣言便在新媒体上不胫而走。
其三是网络水军充斥。网络水军是近年来衍生出的职业,属于网络营销的进阶。网络公关公司雇佣网络水军为他人或企业发帖回帖造势,从而获得其他网民的注意,营造话题事件。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进行网络营销,达到宣传推广产品的目的,同时也可能通过虚假广告和舆论造势扰乱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1、立法先行,推进网络法治建设:目前,我国网络立法与网络的高速发展尚有距离,一些网络新传播现象在法律层难以圆满解决,因此借助于法律的强制性和威慑力,网民在新媒体上追求自我权利的同时,又会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考虑自己言行的后果,而经过深思熟虑的行为也必然更加理性,能有效地抑制恶意中伤、谣言诬陷等现象的发生。
2、建立舆论引导和网络快速反应机制:对缤纷复杂的网络信息,政府机构作为强有力的管理者,应自觉居于主导地位,在借助法律管理网络舆论的同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密切关注网络事件发展的进程,及时发布相应信息,用正确真实的信息引导舆论。
3、重视网络问政,提供民意宣泄渠道:网络谣言很大程度上与信息不够透明有关。网络使用门槛比较低,我国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我判断能力的网民很容易被他人左右,进而成为被利用的对象,对网络不良舆论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开放网络互动平台,主动问政,可以疏解情绪。
4、提高网民媒介素养:随着新媒体赋权,网民通过发布、评论、转发来充分行使表达权,这不仅需要提升网民媒介操作技能,更需要其具备独立理性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具备约束不当言行、文明参与网络互动的意识,从而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新媒体舆论生态。
5、逐步实行网络实名制度:媒体负面问题的根源之一在于网络匿名性和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部分网友不顾社会公序良俗随意发表见解,导致网络暴力的滋生。而网络实名制可以成为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在传播实体上,新媒体是新型的传播——接收终端,在内容上,新媒体既有独特的内容,但也并非完全独立。具体来说,以往在传统媒体上无法传播的消息如今在新媒体上得以传播,但是新媒体无法真正的独立,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没有采访权,对于传媒业结构,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了竞争压力,部分地改变了信息生产方式和采编流程,但其尚未成为一种完全独立的信息生产力量,它的运作还有赖于传统媒体。
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因为发行周期、制作成本、传播速度等原因,无力于与新媒体正面抗争,只得回归内容,立足于深度报道和解读,之后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潜在的受众和粉丝都在增加,从而带动了媒体行业的又一波生机。
新媒体对传媒业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分成两大方面:一是对所有传统媒介产品“数字化”;二是对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从媒介经营的整体趋势来看,内容生产、套餐捆绑、销售服务这一完整的上、中、下游价值链都将在媒介融合的前提下完成重组。在媒体融合时代,内容生产将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媒介产品的限售服务更为精准,更有针对性地找到目标受众群体,更有效、更清晰地勾勒出广告与销售的市场版图。
论述题:新中国70周年,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重大主题宣传(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334真题)
论述题:新媒体对中国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影响(2020年厦门大学440真题)
论述题:新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面临的“变”和“不变”(2021年西北大学814真题)
简答题: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高公众媒介素养(2021年兰州大学学硕真题)
简答题: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地位的新变化(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34真题)
论述题:新媒体环境下拟态环境的新特点(2022年中央民族大学440真题)
分析题:结合案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小问题”引发“大危机”的原因、影响和对策等(202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440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