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教程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前端教程
一场“难办”的技能竞赛如何助工人“御风而行”?
发布日期:2023-08-09 阅读次数:

  面对《工人日报》记者的提问,大赛协办单位代表,中国华电福建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文新给出了一组数据:参赛的42名运维能手来自8家在福建布局新能源风电业务的电力集团,而这8家集团的装机量占福建全省风电总装机量的90%以上。

  “风中有群逐梦的人……”5月22日至26日,由福建省总工会主办的2023年福建省“匠心杯”新能源风电运维技能竞赛在连江白云岭风电场举行。陈文新告诉记者,不仅是在福建风电行业,即便是在全国,像这样聚焦风电运维技术、跨集团、跨企业、跨工种进行的技能竞赛也并不多见。

  “下雨不能办、大风不能办、风电生产旺季不能办、极端天气不能办。”专家组副组长、福建省水力和清洁能源工程学会清洁能源专委会主委吴宗晃坦言,“这是一场‘难办’的比赛。即便是对单家电力生产企业来说,开展运维竞赛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天气是首个“难题”。吴宗晃告诉记者,风电虽然被称作是“大风吹出来的能源产业”,可风电运维作业却不能有大风。日常作业中,为了确保工人作业安全,风速超过12米/秒禁止进轮毂、超过14米/秒禁止出机舱、高于18米/秒禁止登塔、达到25米/秒风机就要自动停运。

  为了比赛能够有个“好天气”,春夏之交少台风的5月被作为大赛“窗口期”,主办单位为比赛预留出了长达3周的“机动时间”。

  高处作业的风险、高处坠落的风险、机械夹伤和打击的风险、带电作业触电的风险……应对风险是风电运维中与职业相伴的课题。为最大限度地保证赛事的安全,竞赛按照参赛人员数一比一配置安全员,制定了覆盖各个风险点的应急预案。

  “2020年风机维修技术第一名、2022年风电运维技能竞赛第二名……”有9年风场工作经验的福建省福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风机专工卢玮彬参加过不少风电竞赛,但这些竞赛考核内容大多局限在风电运维的特定操作。组织像这样跨集团、跨企业、覆盖运维工种全科目作业项目的省级竞赛,在卢玮彬看来,最大的难度就在“统一标准”。

  福建省总工会依托省机械化工矿冶工会牵头成立了覆盖8家风电集团的竞赛评审委员会,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以《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及维护要求》国家标准为基础共同制定本次竞赛的规则、评分标准及技术性文件。现场评委及裁判从风电设备厂家技术专家、风电行业专家及评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竞赛现场由第三方进行全过程监督。

  “破除万难”还原日常运维的真实场景,“难度升级”模拟异常复杂的极限故障……风电运维竞赛的“艰难”体现在赛事技术难度的设置上,更体现在风电运维的职业特性上。

  “哪怕是底部轻微的晃动都有可能造成塔顶大于1米的摆动。风大的时候,风电机组机舱内就像浮木漂在大浪的海上。”在风电机组实操赛现场,参赛选手余健祺感叹,“初次攀爬风机,即便是一米八的壮汉也会有‘晕风’的体验。”

  风电场的风电机组主要是由塔筒、叶片、机舱组成。塔筒和机舱内部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检修风机即便是乘坐“免爬机”上塔,单人单程往返就需要至少10分钟时间。一次检修最多的时候要上上下下多个来回,一旦上塔,一去便是一整天,“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的机舱里。

  与常规发电企业相比,一台风电机组虽小,却“五脏俱全”。受限于机舱有限的作业空间,风电运维工不仅上塔人数受限,大型的施工机械和作业工具都无法使用。日常运维中,维护人员要面对的,小到一个开关等电气元件,大到重量是个人体重数倍的电气和机械设备,工人不仅要在机舱内完成运维,甚至还要攀爬到近百米露天的机舱外进行作业。

  而在本次竞赛实操现场,余健祺和选手们要在日常作业的运维环境下,在1小时内完成风电机组一系列检查维护项目和10多个故障点的查找处理,还要在40分钟内对由成百上千个元器件组成的箱式变电站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查作业。他认为:“这远比日常作业要艰难复杂得多!”

  “平常干什么,现场就比什么。”在吴宗晃看来,风电运维竞赛之所以“难”,是因为风电运维本就是一个需要“用心”的职业。

  “通过对风电机组油缸密封结构、密封材料、油缸悬架的研究攻关,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油缸,漏油年化故障率大大降低,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站在蓝色的铸铁构件背后,面对台下来自多家新能源企业运维技术人员的瞩目,作为创新项目的发明人,华电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运维部副主任李明很是自豪。

  感到自豪的,还有在后台准备上台推介“创新绝活”的卢玮彬。他告诉记者,李明的发明不仅在华电的多个风场得到应用,也安装到了他所在的莆田市秀屿区大蚶山风电场的3台风机上。变桨油缸不仅减少了风机电量的损失,还缩短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卢玮彬还为变桨油缸设计开发了缸头拆装工装,让油缸密封圈的更换检修作业工期由原本的10个月缩短至6个月。

  与以往技能竞赛不同,在本次技能竞赛过程中,8家风电集团的运维团队分别展示了各自的“看家绝活”。

  “驱动企业打消人才‘挖角’顾虑、打破行业技术壁垒、组织‘金牌工人’同台竞技,正是对技术工人的共同向往。”吴宗晃为记者算了一笔“缺口账”,福建未来10年在海上风电产业的助推下,风电装机总量有望突破2000万千瓦,而目前1万千瓦风电项目常规配备的运维人数为5个人,这意味着未来10年福建新增的风电运维技术岗位将超过1万个,风电运维工将成为“风光无限”的职业。而当前,风电运维工人的平均培养周期在3~5年,相较于每年迭代的风机设备,运维技术工人因技术要求高、工作条件艰苦等原因,面临人才缺口,还存在人才流失风险。

  据悉,本次技能竞赛共决出个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名,团体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个人竞赛总成绩第一名的选手,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前6名的选手,授予“福建省金牌工匠”;团队赛前3名的队伍,授予“福建省工人先锋号”。

  “风起东南,山海聚力。要想将强劲的海风化作一度度清洁能源,全行业都需要一批‘以技御风、化风为能’的技术工人。”主办单位有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要办这一场“难办”的技能竞赛,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工人在以赛提技、以技提素的东风中,向着“有风的地方”御风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