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电商的快速崛起令广大实体店主苦不堪言,凭借便捷的选购方式,庞大的信息规模,一目了然的成本优势对实体店几乎是招招致命!仿佛一夜之间,诸多实体店纷纷倒闭,剩下的多数也在苦苦支撑。
近日,笔者到一座三线小城看到,所有实体店,从服装到餐饮,无一例外的收入惨淡,可竞争却越来越激烈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实现社零售总额11.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5.8%,其中1-2月、3月,社零总额分别达约7.7万亿、3.8万亿,同比去年增长3.5%、10.6%,整体上,国内需求在扩张。
但仍旧有超700家门店倒在了春天里。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一季度,国内约733家门店宣布闭店,涵盖31家企业,其中不乏沃尔玛、家乐福、新世界百货等大型渠道门店。关闭的门店,从业态来看,商超业态有21家,百货有7家,烘焙茶饮有约280家、餐饮服饰等其它有345家。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一季度也闭店近700家。实际上,在社会各界对消费复苏的强预期之下,餐饮、旅游等行业率先迎来复苏,但超市、品牌专卖店增长缓慢。
这些年传统商超走“下坡路”已是不争的事实。2022年,商超行业中有至少1138家门店宣布关闭,覆盖46家企业。从业绩来看,不少商超企业表现也不容乐观。随着一季度的结束,永辉超市、家家悦、步步高、人人乐等14家上市超市,纷纷交出发布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有9家处于亏损状态,4家处于微盈利状态。
整体看,各大商超长期面临业绩承压状态,而从各大商超门店公布的闭店原因看,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租约到期,且不再续约。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例,作为外资超市,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大卖场业态。
另一方面是经营调整,以应对亏损,和冲刺盈利。典型例子为家乐福,早期作为法国外资品牌进入中国,被誉为零售界的“黄埔军校”,经营不善后被苏宁易购收购,但多年叠加消费需求放缓、外部环境变动、社区团购低价竞争、线上分流、消费者消费习惯转变等因素,每况日下。
已经7月了,所有的实体店老板,现在应该能已经感觉到,每天就算是守着店,顾客是绝对不出门不进店。
最新数据显示,实体店的倒闭率已经高达93%,餐饮巨头海底捞。在之前关闭了300家门店之后,今年又关闭了50家店。14个大家所熟知的服装品牌,关闭了2800多家店。
实体店的关店潮已经进一步的在告诉各位,顾客的兜捂得越来越紧了,能在家吃就绝对不出去,能网购绝对不逛街,免费的景点现在是人满为患,收费的地方就寥寥无几。如果想在今年活下去和逆袭,我用我毕生的经验给你3个建议,你必须得听而且得收藏。
第一,提高店铺产品的性价比,现在做生意实惠是王道,你让顾客感受到你的诚意你就能成功。
第二,老板必须下场做线上,打造自己的IP。把线上当做自己引流的核心战场,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时代里走出自己的渠道,做自己店里的豆腐西施。
第三,谨慎投资,该关门就关门不要再硬撑了。好的产品和好的地段,永远是成功的核心,现在市场更新换代太快了,如果产品和地段不好,放弃和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成功。
2023上半年虽然有一些品牌选择离开,但是曲折的复苏之路上,有人出局就有人入局,实体行业的希望还在。今年上半年,涌入实体行业的创业者迎来井喷式增长,创业者将其他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创业中,用比较新的手段、新的方式在门店运营,反而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惊喜。
品牌连锁门店其实不一定非要通过实体店来进行销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品牌连锁门店的网上商店,自己做电商,开拓出线上销售这一条新的销售路径。
对于连锁实体店而言,无论过去有多么辉煌,但是在网络时代下,还是应该积极顺应潮流,拥抱线上零售,充分利用技术支持,涵盖更多的用户范围,从而保证自身更加持久的发展。
想要让所有的渠道拥有统一的品牌,就需要连锁品牌将公司旗下的各种渠道资源,包括线下实体连锁门店、加盟店,线上的网上商店等大的渠道资源,以及微商、个人分销等比较小的渠道资源整合在一起。
对于品牌连锁公司来说,不管是实体连锁门店还是网上商店,产品都不光是卖给消费者生产出来的物件,也是消费者在这些地方购物时所感受到的服务。因此,将消费者所受到的服务当成产品进行区分是优势产品,提升服务品质,对于增加整个产品的利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综合商家平台,为商家提供线上推广的渠道,平台则可以通过粉丝运营,去打造线上平台营销,线下商店提供服务的商业体系;通过优惠买单、红包、推广建立关系等各种营销模式工具,商家可自主进行推广、借力与平台开始裂变让线上传播更加轻松。
同时多商家可产生联盟效应,服务相互补充,同时再结合分销模式一同使用,引流推广更是事半功倍,通过给用户建立关系,商家共享用户。
在2023年,实体店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的,只要能够紧跟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