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被流氓软件感染的计算机数量已经超过被病毒感染的机器数,“流氓软件”成为新的互联网公害。
在民众围攻流氓软件呼声渐高之际,流氓软件产业链条开始逐渐动摇,然而在民意得到充分尊重后,网络服务创新回报的问题,更直白地摆在了人们面前。
不久前,反流氓软件联盟起诉上海很棒公司一案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双方当庭交换了各自的证据,反流氓软件联盟提供的两张公证处封存的光盘显示,原先的很棒小秘书软件安装许可协议中并未告知使用这款软件会不断地自动弹出广告。
有意思的是很棒公司为自己辩护的逻辑。很棒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参考证据在北京市公证处公证的关于搜狐公司搜狗软件的一些行为。以此证明这是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方式,很棒小秘书只不过是在按“行规”做事。很棒公司至少有一点没有说错,“流氓软件”早已泛滥成灾。
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的经历:家里的电脑不知从何时起突然变得运行缓慢,不断自动弹出、升起广告窗口,人们发现网络浏览器被安装了莫明其妙的插件却无法卸载,个人信息被人通过网络窃取并出售……所有这些,都与“流氓软件”厂商为欺骗广告商、增加点击率而“劫持”你的电脑有关。
来自中国互联网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超过130种恶意软件通过互联网传播。而金山公司则声称其产品能查杀的“流氓软件”多达500余种。
7月20日,瑞星公司发布《中国大陆地区2006年上半年计算机病毒疫情和互联网安全报告》。报告称,这些“流氓软件”不惜一切代价侵入系统,经常是安装一款共享软件会跟着安装数十种广告软件。而这些广告软件无形地抢占系统资源,或互相冲突,常常引发系统的不稳定。“流氓软件”成为新的互联网公害。
与此同时,反流氓软件的行动却屡屡受挫。11月17日下午,反流氓软件联盟告雅虎公司上网助手一案,被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宣告以证据不足为由一审败诉。之前韩国最大的信息安全公司安博士因为在业内第一个把有“流氓软件”之嫌的“网络实名”软件列为查杀目标,而遭到后者的起诉。
据了解,从技术上讲,现有的几家杀毒软件公司都有能力像查杀病毒一样查杀 “流氓软件”,但几家杀毒软件公司这样做时都心怀顾虑。“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碰到起诉。”金山副总裁王全国在金山进入反流氓软件市场后如此表态。
由于法律缺乏明确的限制“流氓软件”的相关规定,反“流氓软件”并不容易,相反被指为“流氓软件”的公司倒可以利用现行法律对自己进行一定的保护。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流氓软件”在网络上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其中有着可观的商业利益。据了解,围绕着流氓软件已形成一个“奇特”的产业链,简单地说,最上游是想打广告的广告主,或风险投资商;中间是专业的网络广告公司以及“流量”公司;下游则是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共享软件;当网民在网络上下载他们需要的共享软件时,由专业公司开发的各种“流氓软件”便会趁机潜入用户的电脑。
共享软件是为了促进IT业的发展,软件开发商或自由软件者推出的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可在网络上自由下载的软件产品。网民为更好地利用电脑往往需要从网上下载各种共享软件,如可以播放影音资料的“暴风影音”、可以帮助下载网络资源的“网络蚂蚁”、可以清理木马程序的“木马专家2006”等等。
据知名共享软件“暴风影音”的制作人周胜军介绍,流氓软件的传播渠道包括下载与捆绑两种方式,但主要的是共享软件捆绑,据称其占据流氓软件传播量的80%。国内的共享软件生存环境并不理想,很多软件制作者都不能获得回报,于是通过捆绑其他一些商业软件来获利,但为了获得装机数量,很多软件捆绑插件后在其安装时并没有给用户明确的提示,安装后也没有提供卸载功能,因此成为“流氓软件”的帮凶。
据了解,这个产业链的运作流程大致如下:以出售弹出窗口广告流量或帮人提升Alexa网站点击排名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以及“流量”公司居于核心地位;一方面他们会找到“下游”的共享软件的作者,以每次捆绑5分钱左右的价格把自己的“流氓广告弹出插件”或者“网站自动登陆插件”隐蔽地捆绑到共享软件上。另一方面,他们再向“上游”的广告客户销售他们的弹窗广告。除此之外,某些大网络公司也会利用类似的“流氓”手段推广自己的产品。
某从业人员透露,虽然每弹出一个窗口,广告公司到手不超过0.07元人民币,但每个插件安装2000万台计算机不成问题,如此算来,获利可达140万元。而一些大公司的每款插件安装量甚至超过5000万台,利润更是惊人。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