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组合到一起,再联想到如今的互联网“内卷”越来越严重,对于各家在PC端最新的动作也不难找到一个解释:流量大盘增长停滞的背景下,PC端似乎又回到了巨头们的视野中。
如果单纯的从流量的角度来看,根据艾瑞数据显示,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PC端用户的月活规模仍然有超过5亿。虽然相比如今互联网巨头们动不动7、8亿的总流量池是少了一些,但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流量规模。
这可能也是抖音、快手推出网页版背后的原因,对移动时代的“后起之秀”们来说,PC流量价值仍然有待挖掘。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时代,PC端的价值可能不仅仅在于流量,更多的可能在于入口的价值,比如,网页版短视频网站可能会演变成长视频网站,去跨越边界式的争夺更多的用户时长。这时PC更多的是一个入口,是一个扩张的机会。
对于PC端入口价值体现的较为明显的,是那些PC时代诞生,移动时代进一步转型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不少PC时代的互联网企业虽然转型较晚,但也有很多较为成功的例子。比如百度、金山、360等企业,核心在于各自抓住了一个关键入口。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PC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内核都很好的延续了下来,比如说流量变现,服务订阅等,一些核心的商业反而在移动时代得到了新的诠释。
以搜索为例,过去的搜索重点在于满足信息,而现在的搜索与算法融合之后,更加侧重于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去满足搜索动作背后蕴藏的需求。特别是百度这两年提出新的服务化战略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移动时代,流量的底层分发逻辑虽然不再依赖搜索,但搜索已经成为了一种用户本能,如今的百度以搜索为核心用户动作,已经搭建起MAU达5.58亿的移动商业生态。这背后其实就是入口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微信进一步完善PC端的原因。在过去微信依赖移动端小程序为生态内的用户提供内容与服务,未来可能也需要延展至PC端,通过这一传统互联网入口,去发掘更多的增量。
依赖这样入口价值的,还有金山和360。目前,金山软件市值611.5亿港元,金山办公市值1865.7亿港元,360市值945亿人民币。
金山抓住了生产力入口,在PC端获得了巨大成功,移动时代虽然互联网割裂成移动端与PC端,但移动端始终不是主流的生产力平台,因此,金山的基本盘没有变,再加上金山的移动化转型,垂类办公领域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最近雷军向金山员工派发约480万股金山集团股票,也为了激励金山员工移动时代转型的成功,数据显示,2010年金山年收入不到10亿,到2020年合并收入达120亿元。
与百度和金山不同,360占据的是安全入口,无论对于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安全始终是最底层的需求之一。这可能意味着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创新,像360这样的企业可能会更关注技术的发展。
实际上,PC互联网起家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强的技术基因。结合互联网模式创新红利逐渐消失,技术创新驱动增长的大趋势来看,在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安全赛道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Inc.的最新报告,全球网络安全服务市场规模将在未来7年内增长到1927亿美元。
实际上,百度基于搜索技术之上演化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十多年的投入和发展之后,如今成为全球四大AI公司之一。金山也是一家注重技术的公司,移动时代,也诞生了金山云这样的上市企业。
从监管部门对于加强网络安全审查的动作来看,隐私、数据安全保护将会成为未来数年互联网发展的一个背景基调。对于360来说,这可能意着味未来在各个数字化安全领域,无论是ToG赛道还是ToB赛道,都有不错的增量空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2018年私有化回归A股可能是360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
用一句话来总结上述几家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就是“入口的重要程度决定了一家PC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下限,而技术的积累和演化发展则决定了未来发展的价值上限。”
互联网时代搜索入口很重要,移动时代则演化出了搜索服务化生态,而数字时代则生长出了大数据、AI技术;生产力入口在PC时代很重要,移动时代演化出了以办公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并孵化出了云计算企业过渡到数字时代。而安全赛道中,如今也演化出了“安全大脑”这样的数字化时代的商业。
张一鸣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概括BAT商业的核心:“百度之搜索,腾讯之社交,阿里之电商,本质上都是一种信息分发方式。”
换言之,过去互联网商业底层其实做的就是信息的分发。移动时代,美团、滴滴把这种分发更进了一步,不仅做信息的分发,也做服务的分发。
根据中国通信院的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为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目前来看,在数字化经济的大趋势下,物联网、云计算、AI城市治理、以及智慧工业等数字化领域增长前景十分可观。
这些行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方面,都是互联网底层技术推动;另一方面,都强调数据的价值。
目前来看,数字化商业要想深度发掘出数据分发的价值,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长期来看,数据的分发,可能是一次对于互联网底层商业逻辑的迭代和重塑。
说到数据,不得不提最近大热的两个监管事件,一个是反垄断,另外一个就是对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的监管。这些新的监管变化背后可能意味着互联网商业的演变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熵减”阶段:竞争秩序回归,企业具有更多的社会属性。
总体来看,互联网商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是一个总体上从熵减到熵增再到熵减的过程。
早期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其实是一个“熵减”的过程。因为早期的互联网行业发展是嵌入到已有的产业链之中持续发展的。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为传统行业带来更高的信息交换效率,从而带来新的秩序。
比如,电商行业早期的发展,就是对零售行业已有要素的改造,电商构建起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市场,带来了一套新的运营规则和秩序,结果就是商品流通的效率更高了。
存量时代大家都突破已有的边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断追求流量覆盖的广度和业务变现的宽度,不断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行业边界。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因过度追求增长而变得无序。
监管加强的背后,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商业巨头,或许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互联网企业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基础设施之后,它本身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而是具有更多社会属性的企业。
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后续的影响,比如在资本市场,一些数字化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可能赴美上市变得更加复杂,企业本身不能再像移动互联网时代那样无序、快速的扩张,需要接受更严苛的经营性监管。
再比如,可能需要市场主管部门牵头,像碳排放交易一样成立一个合法,合规框架下的数据交易市场,以促进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实际上,目前欧盟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实际上,这些变化背后透露出一个事实:就像石油行业、电力行业,互联网行业正在成为一个具有强社会属性的重要行业。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数字化时代的下一个“关键入口”,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社会性的互联网技术领域。比如,看起来不那么丰满,但却十分重要的IoT安全领域。
数字化经济时代,数据的分发逻辑之下,在这些重要但“不起眼”的领域中,也可能会跑出来一些新的有实力的行业玩家,就像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视觉领域中也跑出了商汤、旷视这样的AI企业。
刘志刚,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江湖(ID:VIPIT1)。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36氪/钛媒体等多家专栏特约撰稿人,TMT领域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