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法做生意了”,日前,深圳多家市场的商铺被挂“黄牌”警示引发轩然大波。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近期开展一项称量器具缺斤短两专项检查,对使用弄虚作假计量秤具的商户现场挂上了“因缺斤短两被依法查处商户”公示牌,有被查处商户现场嘟囔“没法做生意了”。
深圳市监这波操作被网友追捧,并非无缘由。缺斤短两可以说是普通消费者最常见也最深恶痛绝的不良经营行为,由市场监管部门当场突击检查、当场开出罚单并且挂牌,还不许私自摘除,接受市场及消费者的监督,这一连串以快制快的执法动作,除了给违规商户相当的视觉冲击,客观上还让这项名为“称量器具缺斤短两专项检查”的执法活动实现了雁过留声、抓地有痕的效果。
有别于常见的专项整治,深圳市监因为挂牌执法这一个操作而出圈。被缺斤短两坑的消费者大呼“解气”,也让其他合规市场主体不再有“劣币驱逐良币”之感,而即便就是被处罚商户,只要是心存改正的想法,挂牌同样可以是一种“知耻后勇”的宣示,如果说真有什么人会因此“没法做生意”,那恐怕只有那一部分执着于“非缺斤短两不能做生意”的人了。
至于给缺斤短两“挂牌”是否过罚相当,从法理层面看,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直接固定证据、给出相应处罚,作为一项有法律授权的行政行为,本身就自带有一套必须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行为应当公开,不仅意味着行政处罚的依据要公开,也包括实施行政处罚的执法过程、处罚的事实和理由以及处罚决定应当以公开的方式进行。类似的执法行动即便是不挂牌,也必然少不了通过网络平台或者线下渠道公示处罚结果。就在前段时间,山东青岛还有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大门口滚动播放消费投诉信息。
只是说,深圳给缺斤短两商户直接“挂牌”又进了一步,行政处罚公开更垂直、更精准了。消费者查询、获取相关商户的经营合规情况,不必上网查询,这些信息市场上一目了然,很容易就知晓。
对存在缺斤短两行为的商户予以“挂牌”惩戒,也实现了持续的监督效果。有处罚在身,必然会规范违规商户的经营行为,通过对自身经营行为的纠错,以谋求处罚主体公开的“摘牌”。站在商户的角度看,反省自身不良经营行为,在往后经营中做到足斤足两,无疑是挽回市场声誉的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线下场景的挂牌举动,可能还需要有可记录、可查询的追溯功能,并共享相应的执法信息,以防止某些经营者因“挂牌”而狡兔三窟,用换地方来逃避被挂牌的尴尬处境。同时也需要线下线上联动,通过记录、跟踪执法信息,真正实现守法督促的目标。
一个充分竞争、童叟无欺的市场,需要一套奖惩分明、公平公正的稳定规则,而绝不是监管有迹可循,可以提前预知去“避避风头”的阶段性所谓治理。每一个市场主体都应该明白,挂牌不是一牌定终身,只要诚实经营、足斤足两,大张旗鼓地摘牌并不困难,摘掉缺斤短两的牌,挂上诚实商户的牌,完全可以通过合规经营、本分光彩的方式实现。做买卖足斤足两,会因此收获诚实守信的消费评价,赢得市场,赢得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