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充分发挥全国蔬菜之乡的农业产学研优势,通过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着力引进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全力提升现有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全方位打造了一支农业领军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相结合的农业人才队伍,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最近,在山东省寿光市蔬菜博览会上,寿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科科长王继伟说。
近年来,寿光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乡村人才振兴工作部署,立足本地蔬菜产业需求,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实用人才和科技人才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本土人才队伍,让乡土人才成为推动“寿光模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截至目前,寿光市引进培育农业领域省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21人、农业企业合作院士10人、自主培育乡村之星106人、新型职业农民3464人、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71人、每年培训各类基层实用人才1万人次以上。
“非常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的免费培训,也非常感谢老师们精彩的授课,让我学到了最新的农业生产实用技能,重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我有信心在新的岗位上越干越好。”寿光兴圣职业培训学校农村转移劳动力学员王振香说。
近年来,寿光市人社局根据蔬菜产业发展需要,主动开展农作物植保员、大棚建造、蔬菜种植等专项技能培训。该局依托潍坊职业培训网络平台,让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专业,不拘培训场所,灵活安排理论培训时间,分类制定培训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普及、普惠”的目标。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寿光市人社局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3000余人,其中培训妇女技术骨干7330人。
“1998年,我被选举为支部书记时,一心想怎样改变村里的现状,到处学习取经。后来发现引进国外的五彩椒项目,感觉眼前一亮,于是开始学习五彩椒种植技术。当时真没想到,我们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也能有职称。取得农民技术员高级职称后,我感到责任重大,通过不断摸索,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仅彩椒种植一项户均增收2.2万元,发展彩椒种植5000多亩。”寿光市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为提高乡土人才“专技化”水平,建立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评价制度,近年来,寿光市每年组织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农民技术人员参加职称评审,不受学历、专业等限制,重点考察业绩贡献、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2.6万余名农民脱颖而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老把式”变身“新农人”,一批有技术、有专长、有业绩、有认证的农民技术队伍正在寿光的土地上成长壮大并反哺乡村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创建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蔬菜)、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战略联盟等2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打造平台载体新优势,提升集团在蔬菜种子种苗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部长田素波说。
据介绍,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23位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展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技术、茄果类蔬菜嫁新品种选育、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课题研究,落地、转化项目12个;邀请专家50人次,对农民、农技人员进行设施蔬菜化肥农药施用、病虫害防治、蔬菜采摘后保鲜等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指导2000余人次,提升了农民种植水平,带动了农业产业增收。
寿光市依托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积极打造“产学研用”研发推广平台,优化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该市高新区先后引进131位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29人、国家“万人计划”13人、院士30人、“泰山”系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59人。高新区先后与青岛大学、西北师范大学6名行业专家签约,合作完全生物降解填充材料和完全降解塑料袋、膜生产项目;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高含量美洛昔康等新型制剂产业化等项目;推动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申报设施园艺作物智能化生产联合实验室;申报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康跃科技(山东)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
“通过这次考试我取得了农作物植保员高级工(三级)等级证书,人社局给了我职业技能提升一次性补贴2000元,每个月公司还给我涨了工资。要是我工作表现好,还有机会晋级。工作上有了盼头,现在浑身都是干劲。”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职工魏宏说。
寿光市人社局积极探索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激励模式。2009年,由寿光制订的大棚建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上报人社部备案,作为全国标准推广。为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2018年开始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鼓励涉农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目前寿光市累计完成各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5937人,其中大棚建造、大棚蔬菜种植等涉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1049人,进一步助推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