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是社会发展领域国家级学术研究重镇。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社会基础理论和社会发展应用对策问题,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之理论需求。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重点探讨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过程的社会发展动因和支撑力量,对可能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在社会风险、社会治理、社会政策、社会保障、国家机关运行保障和志愿研究等方面,形成综合研究实力。
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设8个研究室:社会政策、社区发展、社会治理、社会保险、社会风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国家治理)、国家机关运行保障、志愿服务。此外,还设《社会发展研究》编辑部和办公室。建有国家级学会“社会变迁研究会”、国家机关运行保障研究中心、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社会景气研究中心和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中国研究中心,创办学术期刊《社会发展研究》和《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与国际和国内多家学术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是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的秘书单位、承担国家治理研究智库社会发展研究部工作,连续在社会类智库专业影响力排名第一。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设社会发展系,面向全国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建有相关领域的博士后流动站,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国内普通高校应届博士毕业生(其中含京外生源2人)、出站博士后、留学人员,共5名。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风端正、文风务实、作风正派;有良好职业道德,热爱工作岗位,为人正直,无违法违规违纪行为;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身心健康;
(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1年1月1日后出生),其中国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6年1月1日后出生);
(三)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国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能如期毕业且顺利取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证的学历、学位,留学人员能提供认定留学人员身份和经历的证明材料;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具备岗位所需专业能力,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功底,具备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有较成熟的学术研究规划,在国内外发表或出版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或专著,应聘时请提供1篇代表作;
(四)应聘国家机关运行保障、志愿服务岗位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发表过该方向成果可予优先考虑;
(二)资格审查:按照招聘公告确定的招聘条件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参加考试人选。同一岗位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与该岗位招聘人数的比例达到3:1方可开考,达不到该比例的,在考试开始前视情况减少该岗位招聘人数或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岗位取消后,符合其他岗位招聘条件的,可申请调剂。
(三)考试:考试采取面试方式进行:面试分为两部分(综合80分、外语20分),总分100分。面试成绩合格分数线分。成绩达到合格分数线者,根据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按照岗位招聘人数的2倍确定该岗位业务考察人选,达不到该比例的,按实际达到合格分数线人数确定业务考察人选(面试方式和具体时间地点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
(四)业务考察:由院学术委员会和聘用委员会成员共同召开会议进行业务考察,按照个人陈述、提问答辩、专家评议、投票表决程序进行。应聘人员原则上需获得实际到会专家人数2/3以上赞成票,根据得票数量多少,按照该岗位招聘人数等额确定实习人选。若获得赞成票数量相同,则对票数相同的人员进行二次投票,得票多者进入下一阶段。
(六)体检:安排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
因应聘人选放弃或实习、体检、政治考察不合格等原因造成岗位人选空缺,经研究,可视情况按该岗位业务考察获得2/3以上赞成票人员中,按得票数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递补,或不再递补并相应减少该岗位招聘人员数量。
(八)院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拟聘人选:综合业务考察、体检、实习、政治考察等情况,所党委集体研究决定拟聘人选。
(九)公示:在招聘发布公告渠道对拟聘人选情况进行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公示。
(十)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备案:人事教育局审核拟聘人选资格条件、聘用程序等,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
(十一)办理入职手续:人事教育局备案后,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期目标任务,办理入院报到手续。
疫情期间,不接收纸质版材料,应聘者请提交报名材料的扫描电子版至电子邮箱。
(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应聘报名表》(需明确拟应聘岗位,每人仅可报1个岗位)(见附件);
(二)个人简历,重点对科研能力、科研经历、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及取得成绩进行介绍,应聘报名表中已有内容无需赘述(注:请在简历最前端,对科研经历、取得科研成绩进行总结性描述,如***,某学校某专业博士毕业, 主持或参与课题 ***,在《***》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篇,获***奖。);
(五)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位认证书,应届毕业生可暂不提供(国内学历认证,可在“学信网”查询生成;国内学位认证,可在“学位网”查询生成);